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人人健康》 > 2019年第12期
编号:13449884
慢性盆腔炎治疗的中医探讨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9年6月15日 《人人健康》 2019年第12期
     【关键词】慢性盆腔炎;辨证论治;中医诊疗技术

    盆腔炎其多发于性生活活跃期的有月经的女性,是女性生殖道一组感染性疾病。盆腔炎有急性、慢性之分。急性盆腔炎由于发病急、症状重,患者疼痛难忍,经及时就诊,足量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后,多数可痊愈。但部分患者在疾病恢复期,可能不洁性交、复感风寒湿热等邪气,体质下降,使疾病迁廷难愈而成慢性盆腔炎。慢性盆腔炎常见慢性盆腔痛,长期以往输卵管阻塞、盆腔黏连、不孕,甚至精神焦虑,家庭不和睦,对女性身心伤害都大。本文重在分析中医中药辨证论治、标本兼治的治疗特点对慢性盆腔炎所起的积极作用。现将观察,汇报如下:

    1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9年03月~2019年09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妇科病房住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40人,年龄20~55岁,住院时间14日,病程2~10年。

    1.2诊断标准根据《中医妇科学》(第3版)慢性盆腔炎診断标准,分为以下3个证型日:气虚血瘀证:下腹疼痛或结块,痛连腰骶,经行加重,月经量多,色黯有块,带下量多;神疲乏力,食少纳呆;舌黯或有瘀点、瘀斑,苔白,脉弦细无力。该证型8例。湿热瘀滞证:少腹隐痛或痛连腰骶,疼痛拒按,经行或劳累时疼痛加重,低热起伏,带下量多,色黄,质粘稠;胸闷纳呆,口干不欲饮,大便溏或秘结,小便黄赤;舌红,苔黄腻,脉弦数或滑数。该证型20例。肾虚血瘀证:下腹疼痛或有结块,经期疼痛加重,月经量多或少,经色紫黯有块,带下量多质稀;腰酸膝软,头晕耳鸣,口干不欲饮;舌黯或有瘀点,脉弦细。该证型12例。

    1.3治疗方法根据慢性盆腔炎的证型予中药汤剂口服+灌肠+外敷+穴位敷贴+电子灸,14日为一疗程,治疗一疗程。

    1.3.1中药口服+灌肠治疗:气虚血瘀证:治宜益气健脾、化瘀止痛,予理冲汤加减,常用药物:黄芪15g党参15g白术lOg山药lOg三棱lOg莪术lOg天花粉lOg知母10g鸡内金lOg茯苓15g薏苡仁15g,水煎400ml,分早晚两次口服。灌肠方用:黄芪20g白术15g川芎15g赤芍20g莪术15g三棱15g延胡索20g苍术15g,浓煎200ml,温度39-41℃,分两次灌肠。

    湿热瘀滞证:治宜清热利湿,化瘀止痛,予郑氏宁坤散加减,常用药物:金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红藤10g大青叶log升麻log茵陈10g椿根皮lOg生鳖甲10g生蒲黄lOg桔梗6g,水煎400ml,分早晚两次口服。灌肠方用郑氏宁坤液:白头翁15g败酱草15g丹参15g蒲公英15g赤芍15g延胡索15g三棱15g土鳖虫15g,浓煎200ml,温度39-41℃,分两次灌肠。

    肾虚血瘀证:治宜补肾活血,壮腰宽带,予宽带汤加减方:白术20g党参15g巴戟天log补骨脂log肉苁蓉log五味子10g熟地log莲子10g白芍lOg,水煎400ml,分早晚两次口服。灌肠方用:川续断20g川牛膝20g川芎15g赤芍20g莪术15g三棱15g延胡素20g苍术15g,浓煎200ml,温度39-41℃,分两次灌肠。

    1.3.2中药外敷:大黄lOOg芒硝200g,匀混外敷下腹部或腰骶部,4~6时/日。

    1.3.3穴位敷贴:将口服中药药渣制成湿药包,加热15~20分钟,趁热敷于气海、关元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穴位,通过药物作用及刺激穴位治疗盆腔炎。

    1.3.4电子灸:灸气海、关元穴,起到温气养血的作用,促进疾病的治疗和保健。

    2疗效评定

    2.1观察指标根据盆腔炎疗效评价标准,观察患者下腹疼痛、腰骶酸胀或疼痛、白带异常三大主要症状。

    2.2疗效判定标准治愈:下腹疼痛、腰骶酸胀或疼痛、白带异常均消失。显效:下腹疼痛、腰骶酸胀或疼痛、白带异常三大主要症状中,有两项消失。有效:下腹疼痛、腰骶酸胀或疼痛、白带异常三大主要症状中,仅—项消失。无效:下腹疼痛、腰骶酸胀或疼痛、白带异常均无改善。

    2.3结果病例总数40例,其中治愈28例,显效7例,有效4例,无效1例。总有效率达97.5%。

    3讨论

    对于慢性盆腔炎,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奏效。而中医中药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。近年各地报道了不少盆腔炎治疗新方法,如中药静滴、肌注等。如何预防慢性盆腔炎的复发,是治疗本病的关键。对于急性盆腔炎的治疗,应及时、彻底,以防转变为慢性。再有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,减少不必要的手术,注重个人及夫妻生活卫生,调畅情志,提高免疫力。只有"正气存内”,方能“邪不可干”。慢性盆腔炎患者往往组织微循环差,中医学认为,慢性盆腔炎属于“痛经”“带下”“妇人腹痛”等病证范畴。病人素体虚弱,热毒及湿浊邪气于月经期、产后乘虚入侵,与体内冲任气血互结,湿热邪毒壅于胞宫胞络,聚而成湿,湿久化热,会阻碍气血循环,不通则痛,故出现盆腔疼痛,腰骶酸痛等症状。此病发病时间长,疼痛绵绵不剧,故虚证多而实证少,虚实错综复杂。肾为先天之本,元阴、元阳之宅。肝藏血,主疏泄,疏导气机的作用。慢性盆腔炎病程长,多数患者情志抑郁,损伤肝经。脾主运化水湿,升提气机,统摄血液,为后天之本。在治疗过程中,重视肾肝脾三脏的功能,根据患者主要症候,采用中药汤剂口服、灌肠、外敷、穴位敷贴以及电子灸的方式,有清热活血、健脾利湿、同时补气养血、温肾祛寒、调达气机等功效,减轻患者的痛处并减少复发作为治疗的目标,且多种方法联合使用,从患者全身及局部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,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,且患者更易接受,提高治疗依从性。, 百拇医药(丁芳玲)